
一、个人简介
胡亮宇,陕西延安人,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文化研究、电影理论、文化冷战等。
二、教育背景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汉语言文学 学士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 中国研究 硕士
北京大学中文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博士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联合培养博士
三、工作经历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现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项目官员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讲师(2021年至今)
四、学术成果
(一)部分学术论文
《解码塔什干:中国作家的亚非作家会议之旅与中亚的空间政治》,《文学评论》,2024年第2期
《走出封闭的房间:雷蒙·威廉斯的电影活动与文化观念》,《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
《无边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现实主义>的历史经验和问题意识》,《中国图书评论》,2024年第6期
《“我生命中的幽灵”:马克·费舍尔的晚期资本主义电影批评》,《当代电影》,2024年第1期
《此心安处:客厅的电影地质学》,《电影艺术》,2025年第3期
《重读的重读:在文化研究的时差中思考<黑色大西洋>》,《当代比较文学》第12辑,2023年11月
《电影世界的错位与对位:2023年奥斯卡四人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年第10期
《林中路上的“仁波切”:对韩炳哲数字时代文化批判的省思》,《中国图书评论》,2023年第8期
《庞大与固埃:当人面对火山时》,《天涯》,2022年第6期
《距离之外,空间之内:奥斯卡、电影与今日世界——戴锦华访谈》,《电影艺术》,2022年第5期
《从可见的黑人到可写的历史:瑞恩·库格勒的电影创作与族裔表达》,《当代电影》,2021年第6期
《书写第三世界文化英雄:“全球六十年代”视野中的“阮文追时刻”》,《文艺理论与批评》,2021年第1期
《以重返影院的方式重返电影》,《中国作家》,2020年第10期
《<少年的你>:重新开始的“青春”时间》,《电影艺术》,2020年第1期
《<罗马>:墨西哥历史与好莱坞的现实主义视听再现》,《电影新作》,2019年第2期
《灵长类的科学话语与文化政治:哈拉维及其<灵长类视觉>》,《数码之魅:微文化研究》,上海书店,2019年
(二) 专著
《回到外部:数字时代的电影与文化批评》,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5年
(三) 主持项目
北京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世纪以来中国大众文化中的非洲形象研究”
(四)部分媒体文章
《拍出“打拐”故事的现实纵深 ——评电视剧<利剑·玫瑰>》,《人民日报》,2025年8月12日
《正视大众影像崛起》,《光明日报》,2024年12月21日
《河的第三条岸:电影<乘船而去>的离去与归来》,《中国艺术报》,2024年5月20日
《谛听20世纪的香气:思考Lo-Fi音乐与二次元文化》,《信睿周报》第139期,2025年3月
《VAR、视觉丛林与游戏的人》,《格》,2024年2月
五、主讲课程
(一)本科
外国文学史、文化研究导读、外国文学(辅修课)、世界电影文化史(通识课)等
(二)研究生
影视与文化批评、文学理论原著选读、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等
六、联系方式
huliangyu@bl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