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王宇航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我校在读研究生第1例、文学院第2例、海淀区第149例、北京市红十字会第59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采集当天,校长助理、研工部部长、研究生院院长郭鹏、王宇航的导师华学诚教授、文学院党委书记张阳及校团委工作人员前往医院看望了王宇航。北京市、海淀区红十字会、学院路街道办事处同时开展了慰问。
王宇航2022年9月进入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学习,师从华学诚教授。2018年4月8日,他报名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23年3月20日经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检索,发现其HLA初配型与一位患者相合,他在接到初筛匹配成功的通知后,毫不犹豫地同意捐赠。
王宇航同学提到,献血是他认为自己最能帮助到他人的志愿方式。他在硕士期间曾献过两次全血,进行过一次血小板献血。也正是因为硕士期间的一次献血,使得自己在5年后有了救助白血病患儿的机会。他表示自己平时就喜欢观看医疗剧与医学纪录片,《生门》《人间世》都是他非常喜欢的记录片,自己也从中了解到许多医学知识,但真正系统、深入地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要追溯到2018年。第一次献血后,在吉林省四平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询问下,他同意将造血干细胞进行留样,直到2022年3月,中华骨髓库吉林省分库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告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儿的初期配型成功。2023年3月末,在进一步的配型成功后,王宇航同学进行了体检,2023年6月21日,王宇航办理了入院手续,开始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前的动员剂注射,在 6月26日这一天成功完成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将生的希望传递给了一个12岁的孩子。从2018年到2023年,五年之间,王宇航从吉林省四平市来到北京市,遥远的地理距离却阻挡不了一腔赤诚,作为捐献者,他与被捐献者的心在这一刻是如此之近。
正如《人间世》中所提到的:“捐赠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馈赠”。但对王宇航而言,他更愿意将这次捐献视为一次由衷的帮助而非馈赠。王宇航说:“这次捐献对捐赠者和被捐赠者来说,都是一种幸运。在心理层面,我的幸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让他人尽早摆脱苦痛,小患者的幸运是可以得到治疗。在身体层面,我的幸运是借此机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注意锻炼身体,不断提高身体素质,而对那位患者来说,是在治疗之后得以痊愈。如果说我对小患者有什么祝福和寄语,那就是希望这位小朋友在康复后能认真学习,孝敬因病而为自己心力交瘁的父母,日后学成本领,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也希望能借此机会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过程,它并没有我们从前想的那般可怕,我想,或许这才是这次捐献最大的意义。”
王宇航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人的认识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大意义,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这项义举中来,为生命续航,为社会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