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文院新闻 | “古代典籍阅读学术沙龙”系列讲座第二讲成功举办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08-25 】

由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主办的“古代典籍阅读学术沙龙”系列讲座第二讲于7月1日晚在线上顺利举办。此次讲座邀请到了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白军鹏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汉代的名字关系”的精彩报告。自第二讲开始,本系列讲座全面对外开放,吸引了校内外170余位师生参加,报告由游帅老师主持。 

14191

白老师的报告立足大量文献资料的细致梳理考察,条分缕析,逐次为我们呈现了汉代各个阶段名字关系的实际情形。报告认为,汉人的“名”与“字”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汉人的“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但是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在两汉立国的四百年间,不同时期汉人的“字”是有差异的。西汉前期,奠定了汉人命字的基本走向,其后的用字越来越趋多样化。而相较于西汉,东汉人在命字时又有新的特点。汉人的“名”与“字”之间界限清晰,但是以往由于未注意这种区别,学者们在从事相关研究时经常会将两者混为一谈,这是两汉“名”“字”间的区别。另一方面,东汉前期起,在古文经学的影响下重新正式建立起“名”与“字”的对应关系,这是两者间的联系。不过西汉时期的命字由于较多的使用典型字而“与命名之义不相比属”。因此,在进行相关的“解诂”工作时如果不注意这种情况就往往会出现错误。在大量的传世及出土文献的支撑下可以得知汉人已经不再遵循“幼名冠字”的先秦礼俗。

15679

17144 

白老师的报告从细微问题着眼,综合了训诂学、经学史等多个学科视角,考察全面,论证严谨,构思缜密,阐释充分。魏兆惠老师表示白老师的报告既有干货满满的前沿知识传授,又为我校年轻学子带来了治学态度的很好示范。

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与白军鹏老师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交流,白老师对听众留言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回应。中国人民大学陶曲勇老师、西北师范大学洪帅老师、北京语言大学梁慧婧老师、复旦大学张传官老师等也先后在线就报告中涉及的一些问题与白军鹏老师深入交流了看法。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汉语教研室主任赵岩老师表示期待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增加两校师生的专业交流,魏兆惠老师、梁慧婧老师也代表古汉语教研室进行了积极表态。讲座在持续了两个小时之后圆满结束。

181B7 

近期,“古代典籍阅读学术沙龙”还将举办第三讲,将邀请上海博物馆图书馆副主任(主持工作)陈才老师,为大家带来“走进《诗经》”的报告,敬请大家留意关注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