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北语处级干部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九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的回信

【来源: | 发布日期:2021-05-18 】

5月18日上午,处级干部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九组举行扩大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的回信。人文社科学部党委书记张阳主持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学部所属《文献语言学》、《女作家学刊》、《当代比较文学》等期刊代表参加学习。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回信对70年来《文史哲》在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深刻阐述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大意义,就办好高质量的学术期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给全体文史哲工作者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此,大家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也积极查找不足、谋求提升,认为回信对于学部未来建设的使命与方向具有切实的理论性、实践性与指导性。

学部副主任施家炜指出,回信中所提到的“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这样的文化自信与时代命题的重要意义,认为这点对于学校和学部有诸多启示,激励对精神追求和行为实践的思索,进而奋进发展,实现新的突破。学部目前在办刊过程中已经形成和凝练出一些较好的经验和做法,学术期刊都具有学科视野与情怀,是促进中国文化交流、展现学术成果、支持人才成长的良好平台。此外,学部也建立了很多平台以凝聚探索,讲好中国故事,创新阐释中华文化的创新模式。未来,学部应立足责任与使命,认识到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从历史和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做好研究和阐释工作,统筹和发展好“传统学科与新型学科”“国家战略与北语实践”“规律性研究与创新性发展”“引进来与走出去”四个关系,努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女作家学刊》代表李玲教授深入反思了办刊的目标和理念,认为心中的“中国故事”应是基本的价值底线和思维模式,实际上也决定了办刊的基本标准。如何反思、如何基于爱和思想意识反思,严守自我把关的底线,才能有新的进步。

《文献语言学》代表魏兆惠教授对回信中提及的关于中国文化自信、对中华文明历史与现实的关照等重大课题感触颇深,她认为这是办刊的根本宗旨。《文献语言学》自创刊以来,在立足语言事实、挖掘文献资料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获得业界好评,同时通过不断凝练文献语言学学科的理论,让学科更加成熟,同时也让期刊更多地体现学科思想。但目前在回应这一重大课题方面仍有欠缺,在如何创新模式,更好衔接服务社会、服务城市的理念,对接决策咨询思想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的摸索与实践。

《文献语言学》编辑部成员游帅从自身办刊经验出发,提出办刊涉及到两个“生命”,一是刊物的生存,二是学术的生命。对于前者应坚守底线,不能放松标准;对于后者不能空喊口号,要将学术的理念和标准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此外,增强刊物影响力还需要学术实体的支持和更加全面的考量,多从文化和文明角度思考,与学术初衷相融合。对标回信的要求,学部的办刊人仍需思考优势与欠缺,理论上应该坚持理论自信,在关照现实方面更需凝心聚力,但更重要的是坚守初心,不能搞投机,这从长远角度看,对于凝聚学术流派、团结学术队伍,集中力量发展学科都具有根本的决定性意义。

学部副主任云国强表示,当下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文化上我们应保有一种“战斗性”,要勇于自我确认。从期刊建设的角度讲,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作为文化产品方面,应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力,建立高品质的学术期刊文化标准;二是学术期刊的内容方面,应给人很好的现实感,促进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学部党委副书记兼主任程娟回顾了《文史哲》期刊的创刊历程,认为回信特别强调了两点,即“弘扬”和“繁荣”,这也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大力鼓舞。《文史哲》在精神层面创造的价值是无形的,因此“建设什么样的内容”和“怎么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命题。对于建设什么样的内容可以从三方面考量,一是宏观层面,应当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二是中观层面,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三是微观层面,各类期刊应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对于怎么建设,贯通历史和现实、结合理论与实践便是非常具体的指导路径。《文史哲》的办刊理念也是很好的提醒,结合学部实际工作,作为文史哲工作者,学科建设应该怎么做、怎么建、怎么反思,都需要根据具体任务进行落实。

学部党委书记张阳领学了总书记给《文史哲》的信件内容并做总结发言。他指出,虽然学部各项工作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但是对照习总书记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未来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站位,回应和服务于国家、民族、地方的需求。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我们要充分总结经验,最大限度地尊重中国特点、中国文化、中国传统,要站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沿,把我们的工作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