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晚,第九届汉语言文字学高级研讨班“语义地图与古汉语虚词研究”工作坊于北京语言大学教四楼213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工作坊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范晓蕾老师主持并作了主题发言,江苏海洋大学文学院唐浩老师作了相关报告。
为了加深高研班学员对语义地图理论方法的了解,范晓蕾老师做了题为《语义地图模型的基础和方法》的报告,详细地介绍了语义地图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要点。范老师指出了青年学生在利用语义地图作研究的时候出现的误区,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语义地图理论背景、操作方法。同时,也指出了古汉语虚词研究中如何利用语义地图的理论方法;并与学员互动,讨论了操作环节中哪些是关键环节、难点环节,以及哪些语法范畴不适合语义地图方法。本次工作坊得到江苏海洋大学唐浩老师的鼎力支持。唐浩老师的报告题为《从多功能语法词“得”看汉语虚词功能的“异源同归”——以江淮官话为例》,利用语义地图考察苏北江淮官话多功能语法词“得”([təʔ]),讨论汉语虚词功能的“异源同归”现象。虚词“得”的语法功能、语法性质及其历时演变过程是汉语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唐浩老师的报告虽然以现代汉语方言为例,但对古汉语虚词研究很有启发意义。在场师生对语义地图的研究方法、两位老师发言中的具体例句展开了讨论。
本次工作坊引起了青年学者们对语义地图理论的兴趣,加深了对该理论的优势与局限的了解,认识到必须在透彻理解理论方法的前提下才能正确地运用理论研究相关问题,而贴标签式的研究是不可取的。工作坊为学员交流、讨论学科前沿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