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晚,第九届汉语言文字学高级研讨班“上古汉语名动关系问题”工作坊于北京语言大学教四楼213会议室顺利举办。工作坊邀请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任荷老师作名词动用问题的专题报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万群老师主持。
本次工作坊设置了主题介绍、学员报告、子论题讨论、特邀报告四个环节。万群老师先对上古汉语名动关系问题研究的对象、目标以及该主题的研究现状、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简要的介绍。宝鸡文理学院的王静同学、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任荷老师先后作了关于上古汉语名词化、动词化问题的报告。王静同学的报告题为《以“贼”为例看动词的零形式名词化》,分析了上古文献中“贼”的动词、名词用法,并试图从认知的角度解释名词化的动因。任荷老师的报告则以《上古汉语名词动用问题》为题,重点讲述了上古汉语名词动用现象的基本面貌、语义基础、制约因素与制约规则、语义生成机制。两位报告人的发言引发了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大家就报告中的具体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交流。
子论题讨论环节以“乡原,德之贼也!”(《论语·阳货》)中“贼”的词性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上古汉语名动转类研究中做个案研究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这类问题对整体研究的意义。
本次工作坊四个环节紧密围绕主题展开,环环相扣。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小时,但是讨论得很充分,尤其是对名动转类现象作了充分的交流,工作坊结束时许多学员仍意犹未尽,希望下次有机会再举办此类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