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个人简介
刘淑丽,女,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中华文化研究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魏晋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词学、女性文学等。主要著作有《先秦汉魏晋妇女观与文学中的女性》《花间词》《纳兰性德词评注》《全注新译精讲花间集》《花间词选》《别是一家:唐宋词十八家细读》《别寄情愁天地间:解读李清照》等。
二、 教育背景
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
三、 工作经历
曾为大连大学中文系讲师,中华书局编审,《文史知识》杂志社执行主编、编辑部主任,兼《月读》杂志编辑部主任。
四、 学术成果
(一) 论文
1、《毛熙震的词调改造与创体、破体意识》,《文史知识》2025年第2期
2、《温词的叙事密码》,《博览群书》2024年第7期
3、《毛熙震词的题材创新》,《词学》第五十辑,2023年12月
4、《心忧天下——范仲淹<岳阳楼记>及其理论来源》,《名作欣赏》2023年第10期(收入韩经太主编《中华文化二十四讲》,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年12月)
5、《再说“小山”及其他》,《文史知识》2023年第4期
6、《苏轼<赤壁赋>的思想背景与情感体验》,《古典文学知识》2023年第2期(收入韩经太主编《中华文化二十四讲》,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年12月)
7、《白居易被贬江州途中的思想、情感及心理变化》,《文史知识》2022年第8期(《新华文摘》2022年第23期选目)
8、《公孙大娘<剑器>舞新探——从舞曲、舞容、着装等角度考察》,《文史知识》2021年第5期
9、《以故为新 以俗为雅——李清照词创作中的新变》,《女作家学刊》第二辑,作家出版社,2021
10、《花间词中隐性的叙事方式——以温庭筠笔下的萱草为例》,《文史知识》2020年第7期
11、《语工意妙、精雕细呈的闺思与闺趣——读温庭筠<南歌子>七首》,《古典文学知识》2020年第2期
12、《评<陶渊明传>(钱志熙著)》,《人文中国学报》(香港浸会大学)第二十九期,2020年1月
13、《挠搁与戴竿》,《中国艺术报》2020年3月16日
14、《“春莺啭”与“啭春莺”》,《中国艺术报》2019年12月6日
15、《英雄的眼泪——读辛弃疾<水龙吟><摸鱼儿>词》,《文史知识》2019年第9期
16、《吴王刘濞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谋反并覆灭的》,《文史知识》2018年第12期
17、《唐宋人如何过中秋》,《中国艺术报》2018年09月21日
18、《春江花朝秋月夜的“花朝”是什么》,《中国艺术报》2018年3月30日
19、《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纳兰性德及其词作》,《古典文学知识》2018年第2期
20、《如何开启古典诗词学习之门:“四多”法则》,《工人日报》2017年2月25日
21、《1908年12月2日至1909年2月2日京城女性的生活——<旧京醒世画报>解读》,梁景和主编《社会生活探索(第五辑)——以性伦文化等为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22、《手足之情 览之凄然——东晋的“周氏三兄弟”》,《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2期
23、《东晋仙道文学中的性别分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24、《说风说云,说花说雾:自我风神的另一种塑造法——李清照<醉花阴>》,《文史知识》2010年第10期(笔名桑柔)
25、《归鸿与人胜:女性的恋乡与感伤——李清照<菩萨蛮>》,《文史知识》2010年第9期
26、《扫迹情留:情丝难系梅花落——读李清照<满庭芳>》,《文史知识》2010年第8期
27、《长门之后:春日的自我归来——读李清照<小重山>》,《文史知识》2010年第7期
28、《落花流水 眉头心上:流动的相思——读李清照<一剪梅>》,《文史知识》2009年第9期
29、《梅心惊破,人间天上:以咏物手法写悼亡词——读李清照<孤雁儿>》,《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3期
30、《梅鬓与沉香:春日闺房的故乡之思——读李清照<菩萨蛮>》,《名作欣赏》2009年第3期
31、《<周易>的妇女观》,《寻根》2008年第6期
32、《景语物语:闺中的心事——读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名作欣赏》2008年第2期
33、《心情:隐约于季节与场景之后——读李清照<蝶恋花>词》,《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4期
34、《<西洲曲>与“西洲体”》,《文史知识》2007年第9期
35、《徐幹笔下的思妇形象及文人自觉的代言体创作》,《古典文学知识》2007年第2期
36、《<忆秦娥>:柔美与苍凉的结合——词的一种表现方式》,《名作欣赏》2006年第3期
37、《汉代文人对女性色欲的体认及其在汉赋中的表现》,《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国中古(汉—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5年12月
38、《从王昌龄的宫怨诗看这一题材从汉魏到盛唐的流变》,《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3期
39、《正始玄学与女性形象的转变——以阮籍与嵇康为例》,《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6期选目)
40、《阮籍咏怀诗中的“变”》,《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第3期
41、《汉末文人五言诗中的思妇》,《晋阳学刊》2003年第3期
42、《汉代儒家正统妇女观的演变》,《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3期选目)
43、《<琵琶行>的易感魅力》,《名作欣赏》2003年第4期
44、《傅玄妇女诗及其对妇女命运的思索》,《求索》2002年第2期
45、《论魏晋妇女生活及思想中的新因素》,《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46、《女性的处境及出路》(合作),《大连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47、《古代女性创作的忧患意识》,《大连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48、《试论李清照自我意识的觉醒》,《大连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二) 专著
1、《先秦汉魏晋妇女观与文学中的女性》,学苑出版社,2008年8月(此书荣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理论著作奖,2009)
2、《〈搜神记〉赏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8月
3、《古词名家诵读本 纳兰性德》,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4月
4、《仁义的修为——体味<孟子>》,海燕出版社,2014年4月
5、《花间词》,中华书局,2015年1月
6、《纳兰性德词评注》,商务印书馆,2017年11月
7、《全注新译精讲花间集》,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
8、《花间词选》,中华书局,2023年2月
9、《别是一家:唐宋词十八家细读》,广州出版社,2023年10月
10、《唐宋诗词日历(2024)》,中华书局,2023年11月
11、《别寄情愁天地间:解读李清照》,商务印书馆,2024年4月
五、 主讲课程
(一)本科
1.六朝文学史
2.宋代文学史
3.唐代女性与文学十讲
4.中华文化二十四讲(与其他教授合开)
(二)研究生
1.花间词讲读
2.唐宋女性文学与生活研究
3.宋代十家词研读
4.词学理论研读
六、 个人邮箱
26945482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