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党建领航 | 二十大报告古语词自学解读之为政以德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11-14 】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古语词,蕴含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智慧,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主张。文学院党委组织文字文献研究生党支部、古代文学专门史研究生党支部和相关教工支部对这些古语词进行了自学和解读,现推出“二十大报告古语词自学解读”系列栏目,从古语词入手,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

为政以德[wéi zhèng yǐ dé]

【原典】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典故释义】

孔子说:“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方位,而群星就会环绕在它周围。”这段话代表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他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发展过程】

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继承和发展了西周的“明德慎罚”主张。对于春秋时期的列国混战,孔子认为是“天下无道”导致的。他把“为政以德”思想运用于社会政治领域,提出了治国理政的系列措施,形成了我国历史上儒家“德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其“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

为政以德,首先要爱民。孔子认为,“古之为政,爱人为大”(《礼记·哀公问》)。他告诫学生子张 “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论语·尧曰》)。所谓“五美”,即“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所谓“四恶”,即“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尧曰》)。“五美”将惠民放在首位,“四恶”将暴政苛政放在首位。行“仁政”,是孔子德治思想的重要基础,是民本思想的重要发展。

为政以德,其次要富民。孔子提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的主张,即允许人民牟利取财,同时要求统治者节用薄敛。孔子在回答子贡问政时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他把人民的富足看作政府获得充足财源的基础,主张民富先于国富、国富建立在民富的基础上,这就是著名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思想。

为政以德,还要以德教民。孔子认为,治理好一个国家,要做到“教”,在庶、富的基础上,施行德教。孔子基于当时社会现实,认为实施苛刑和暴政是行不通的,必须对民众施以教化,使民众有知耻之心,自觉从善,以收到严刑峻法不能收到的效果。

为政以德,还需举贤授能。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达到政通人和,就要把正直的仁人贤者选拔上来。他告诫学生“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论语•子路》)。可见,“举贤才”是为政的三条法则之一,同时还教他举贤才的办法。宋代朱熹注曰:“贤,有德者;才,有能者。”(《论语集注》卷七《子路第十三》)。“举贤才”,正是我们今天提倡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渊源所在。

为政以德,要求为政者以身作则。孔子认为,为政者如果自身行为端正,无须下命令,百姓也会按他的意志去做;而如果自身行为不端,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服从。子路问政,孔子回答:“先之劳之。”子路又请益,他指出:“无倦。”(《论语·子路》)

【解读】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为政以德”出自《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德”让我们看到了道德的力量,这正与国家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政策相契合。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时刻以人民为国家之本,“为政以德”正是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二十大报告中,围绕“为政以德”思想提出了许多举措,“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史崇德”、“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等,充分体现了党实行“为政以德”、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决心。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始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撰稿 | 郭婕(文字文献研究生党支部)

朱博雅(古代文学专门史研究生党支部)

审校 | 侯文华(教工第三党支部)